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行书专题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墨中喜乐 砚底惊鸿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行书专题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墨中喜乐砚底惊鸿

尊敬的各位学员、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此,共同见证赵孟頫行书专题班的结业典礼。作为本次专题研究班的主持人,我既感到欣慰,又满怀不舍。欣慰的是,经过近五个月的研习,每一位学员都交出了令人赞叹的答卷;不舍的是,这段与赵孟頫笔墨同行的时光即将告一段落。

在此,我想以三个关键词总结我们的学习历程--传承、突破与敬畏。

传承:以古为师,汲千年文脉

赵孟頫是元代书坛的巨擘,更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提出"用笔千古不易"的论断,倡导回归晋唐传统,以"二王"为根基,融汇唐宋诸家之长。在课程中,我们反复临摹《洛神赋》《赤壁赋》《致中峰和尚十一札》《致民瞻十札》等经典,正是为了触摸赵体行书"温润典雅、遒劲圆熟"的笔法精髓。

赵孟頫的书法,不是简单的技法堆砌,而是文人风骨的凝练。他的字里,有对传统的敬畏,有对历史的叩问,更有对生命境界的追求。我们临习的每一笔,既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文化基因的守护。

突破:以心驭笔,寻自我表达

临古而不泥古,是赵孟頫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他的行书虽以王羲之为宗,却自出机杼,开创了"赵体"的独特风貌--结体宽博秀逸,笔意流转自如,章法疏密有致。这种在规矩中求变通的智慧,正是我们课程的核心。

让我感动的是,许多学员从最初的亦步亦趋,逐渐走向"有我之境"。有人尝试将赵体的圆润与大草的洒脱结合,有人在章法布局中融入现代审美意识,更有人在书写内容上赋予当代思考。这些探索或许稚嫩,但正如赵孟頫所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只要守住笔墨的根基,创新便有了方向。

敬畏:以艺载道,守笔墨初心

赵孟頫一生历经宋元鼎革,饱受争议,却始终以书画为精神寄托。他的作品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不仅因其技艺高超,更因其笔墨中流淌着文人的风骨与哲思。我们研习书法,最终是为了修炼心性--在提按顿挫间磨砺专注,在疏密虚实中体悟平衡,在黑白世界里照见本心。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希望大家带着对传统的敬畏,对艺术的赤诚,继续深耕笔墨。书法之路漫长,愿我们如赵孟頫一般,既有"日书万字"的勤勉,也有"与古为徒"的谦卑,更要有"我书意造本无法"的洒脱。

最后,我想以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愿大家以笔墨为舟,在传统的长河中追寻永恒的美,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自己的篇章。

谢谢大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