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19年固镇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56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3分钟

2019年固镇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31日在固镇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固镇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倪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县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弘扬"勇于争先、敢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新时代固镇精神,锐意进取、拼搏实干,深入推进"10+1"专项攻坚工程,各项工作全面进步,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态势。预计(下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财政收入20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8亿元,增长12.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20元,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6元,增长9.8%。

一年来,我们着力壮大产业、做强实体,发展质量有效提升。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举办浙大固镇首届科技成果对接大会,浙江大学安徽省技术转移中心固镇工作站揭牌,东南大学与同曦环保科技公司成立抗菌材料研究所、金属材料研究所,建立东南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增加省级高校协同创新项目4个。加大企业创新引导,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大力推进人才高地建设,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家,永牧机械总经理被评为安徽省特支计划人才,玛斯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被评为全省第八批战略性领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3.4%。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1家,总数达3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入选首批省级创新型县。

工业升级步伐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1个,累计完成投资29.5亿元,增长45%。固镇县生物基特色产业集群获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生物基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工信部专家评审。年产3000吨聚乳酸产业化示范线成功投产,国内首条从葡萄糖发酵开始的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实现产业化。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实现产值200.3亿元,增长32.5%。桂柳3000万只肉鸭冷链加工、丰原药业原料药、年产1亿米高档机织面料、热电联产二期等项目竣工,年产2万吨聚乳酸塑料示范项目、100万吨蛋白饲料、PDCPD新材料等项目加快实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3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5%,增速连续2年全省第一。工业用电量5.24亿千瓦时,增长54.12%。

商贸服务活力彰显。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8%。新增电商经营主体78个,电商交易额达到17.1亿元,增长35%。"仲兴"羊肉、"金香丝"粉丝、楚汉食品等特色农产品依托电商平台,销量大幅增加。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2.8亿元,增长35%。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8家。固镇百大购物中心开业运营。全县贷款余额153.8亿元,增长14.2%。注册商标623件,有效发明专利净增73件。县供销社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系统2018年度"百强县级社"称号。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持续推进垓下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完成景观大道、垓下遗址展示馆及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垓下遗址旅游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一年来,我们着力服务三农、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全面铺开。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编制完成《固镇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粮食总产量达65万吨。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135亿元。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0家,5家企业获得蚌埠市名优农产品称号。百万只肉羊项目加快推进,"固镇肉羊"入选省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区,"王庄花生"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入选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培育20强县区。新增农民合作社135家,总数达1004家;新增家庭农场108家,总数达565家;新增服务主体76家,总数达396家。全面启动怀洪新河洼地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7.7万亩。

脱贫攻坚步履坚实。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整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和省、市考核督查反馈问题。以"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为总抓手,聚焦"抓两业促增收",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全年投入各类资金9.63亿元用于脱贫攻坚项目、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组织16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5284户。"农粮驿站"电商扶贫模式入选"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和"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100个案例"。开发公益岗位帮扶贫困人口就业1671人。资助贫困学生5614人次。健康脱贫补偿比达89.97%。选派50名优秀医务工作者驻村精准结对帮扶。高质量完成2257人年度脱贫任务。

乡村环境日益秀美。推进"五清一改"行动,完成改厕2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好转。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粪污设施配套率达95%,资源化利用率达84%。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50户。实施"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顺利通过省、市验收。积极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第一,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304公里、自然村通组硬化路315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一期完工,惠及7.36万人。3个省级、14个市县级美丽乡村通过省级验收。2个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省级验收。

一年来,我们着力提升品质、优化布局,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编制完成《固镇县两带特色风貌规划》《蚌埠北城控规和城市设计》《南城区城市设计》等规划。实施城市大建设项目64个,完成投资76.83亿元。党校、职教中心、北城幼儿园等投入使用,浍河一桥湿地公园、环湖公园即将完工,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生态文旅小镇、县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个。启动棚户区改造9个,完成征收改造7400户83.05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7956套83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3101套34.6万平方米,完成回迁安置3027套33.8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有序规范。扎实推进全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着力解决流动经营户占道经营问题,建成流动摊点临时疏导区4个。在城区合理布点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4.2万米、停车位近3万个,安装非机动车引导牌150余处,有效缓解非机动车难停、乱停问题。实行查违拆违"关口前移",加强对规划审批后违法建筑的管理。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积极谋划杨庙、任桥等7个农村客运综合服务站建设。蚌埠至王庄客运公交线路开通运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做好中央、省环保督查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31个问题验收销号。单位GDP能耗下降5.5%,能源消费总量增速3.2%左右。完成蓝天保卫战重点整治项目47个,取缔散乱污企业19家,关闭非法碎石加工企业24家。PM2.5平均浓度49.4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下降10%。全县优良天数比63%,同比上升9.1%。264家中小型餐饮企业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浍河固镇国控断面达到Ⅳ类标准,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完成县城30公里雨污分流主管网建设。实施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加强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快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成片造林6528亩,森林抚育1.8万亩,新建补建农田林网19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6个、森林长廊7公里。

一年来,我们着力突破瓶颈、增强活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协办中国机电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并举办投资发展座谈会。县四大班子带头外出招商,全年签约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150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7个,其中2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2个。年产6万吨有机酸、消防机电设备等21个主导产业项目签约。鞋服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合作园区项目签约落户。

各项改革稳步实施。县级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推深做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各项改革,31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网上办件94.6万件,网上申报办件比达84.8%。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平均提交材料压缩至2.47个,政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间缩短至1.89个工作日。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全年新设立各类企业1461户,注册资本49.97亿元,增长51.2%、52.8%。全面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新核发"多证合一"营业执照3287份。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205个,农村"三变"改革村200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列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深化医保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三医联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筹资标准等实现"六统一"。

要素资源保障有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淮宿蚌城际铁路、五固怀高速公路、宿固高速公路、通用机场、新港码头、开发区铁路专用线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固蚌高速公路项目进场施工,王庄出入口获批与主线同步建设。刘集路京沪铁路立交建成通车。开发区二次扩区工作稳步推进,新建道路管网14公里,刘集路10千伏开闭所建成使用,完成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提标改造,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三期及中水厂一期。对接盘活"双停"企业9家。创新成立"四送一服服务中心",组织走访服务企业2000多家次。制定出台《固镇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降费2.7亿元。县大美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2.2亿元,提供担保1.3亿元。累计使用续贷过桥资金7980万元。新增科创板挂牌11家、专精特新板挂牌3家。全年供应土地72宗,面积3485亩,获批土地2220亩。

一年来,我们着力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投入资金15亿元,高质量完成31项民生工程。城镇新增就业8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0万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1.23亿元。建设乡镇养老服务中心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6个、村级养老服务站16个,兴办社会养老机构6个。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年7200元,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8197万元、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助金3447万元。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资金988万元。积极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专项整治,殡葬改革持续推进。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评产生"蚌埠好人"5名,王明英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张家丰当选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严格落实退役军人政策,扎实推进退役士兵社保接续,积极开展双拥创建。完成130人兵役征集任务,其中全日制大学生77人。开展应急演练193次。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推进食品安全关口前移,严把准入关,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守好食品药品安全底线。顺利通过首批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复查认定。加强普法宣传,宪法主题公园建成开园。"一述两评三议事"村情报告会实现全覆盖,商讨事项2134项。扎实开展"守护平安-五大行动",破获刑事案件580起。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到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乱必治,立案65起,破案62起。排查各类信访矛盾纠纷1748件,化解率96%。创新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制度,强力推动积案化解和稳控。

公共服务全面升级。高考再创佳绩,全县本科达线总人数2521人,一本达线率18.31%、本科达线率61.47%,本科达线率在全市率先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固镇一中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所。完成县人民医院搬迁和县中医院住院综合楼使用。全县开放医疗床位2515张,增长15.4%。档案馆、博物馆完成布展设计,图书馆、文化馆即将投用。成功举办垓下古城及汉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省考古所在濠城设立考古工作站。开展大、中、小型群众文化活动126场,送戏下乡演出744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开展工作,妇女儿童、青少年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全民科学素质、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统计、气象、地震、档案、对台、外事、侨务、融媒体、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着力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4件、政协提案106件,办复率100%。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91件,结案率101%。开展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202件、公平性竞争审查22项。修订《固镇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固镇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

干部作风切实改进。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动,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作风建设深化年"为抓手,激励广大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有力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作为全省基层减负的7个监测点之一,全县文件数量、全县性会议数量减少1/3以上,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1/2以上。

廉政意识不断增强。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政府建设始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实施细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更牢。强化财政资金绩效考核,清理财政存量资金3.52亿元。加强审计监督,完成政府性投资项目审计473个。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县取得的发展成果令人鼓舞,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固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驻固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向各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固镇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艰辛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政府各项工作;我们要实现赶超跨越,必须上下同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担当,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以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韧劲,务实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四轮驱动",让宏伟蓝图变为丰硕成果;我们要实现争先进位,必须凝心聚力谋发展,少推脱多干事,不断拓展优势,努力补齐短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使我们的"为民情怀"转变成百姓福祉,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可贵。一年来的奋斗历程,为我们进一步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城镇化水平不高;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优质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土地、环境等要素与高质量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政府作风和效能建设仍需继续加强。面对这些改革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和困难,我们要全面分析,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思路及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也是我们实施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战略的加快建设之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至关重要。综合分析,虽然我县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的有利条件,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就一定能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根据县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更高质量、更好水平发展,持续推进"全市争先进、皖北创一流、全省要进位"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8.5%以上,力争超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控制在7%以内。

主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聚焦产业行动,加快提升发展质量,打造工业强县新引擎

全力促进产业升级。全力推进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修编《聚乳酸产品制造产业园规划》,聚焦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原料药、生物材料等五大类产品链条,开工建设年产50万吨乳酸、30万吨聚乳酸等项目,实现年产15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3万吨聚乳酸纤维、2万吨聚乳酸聚酯、年产3万吨L-苹果酸、100万吨蛋白饲料等项目竣工投产,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产值突破250亿元。加速年产3000台多功能救险车、高分子聚氨酯汽车新材料、PDCPD新材料、天合生物年产5000吨饲料添加剂等项目建设进度。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积极谋划发展数字经济,鼓励支持"企业上云""机器换人",着力打造市级以上技术中心3个、市级数字化车间、市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企业至少1家。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户以上、行业小巨人1户以上。围绕"亩均效益论英雄",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双停"企业处置,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

持续做强工业园区。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工业经济主战场,完成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总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编制,加快开发区二次扩区,积极推进国家级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加速开发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促进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全民创业园"一区三园"协调发展。加快连城镇与开发区、新马桥镇与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产城一体化发展。坚持筑巢引凤,建设完成鞋服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新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加快实施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建成创业大道向西延伸段、天井湖大道向南延伸段。开工建设新马大道、科技大道、磨王路拓宽升级及高铁下穿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三期、中水厂一期、4万吨自来水厂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

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深入宣传贯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开展要素对接,积极为企业发展减负、提速、增效。积极帮助协调资金、技术、用工等要素保障,严格兑现减税降费政策,多渠道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工作,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法制环境和政务环境。完善"首席服务官"制度,健全全程代理代办机制,着力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深化改革创新,有效激发内生动力,积蓄跨越赶超新动能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打造"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政务服务新模式,让群众办事更便捷、窗口审批更高效、政府监管更有力。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纵深推进综合医改工作,强化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制定出台教师目标绩效等级考评机制。完成国有资产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全面完成供销综合改革,建成以县级龙头公司为中心、乡镇供销社网点为支撑、农民专业社和村级供销社等为销售终端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推动与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院所战略合作深入实施。做强创新载体平台,推进浙大校友(固镇)科创中心、浙江大学安徽省技术转移中心固镇工作站、南京农业大学蚌埠花生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关键性、原创性技术成果在固镇转化落地。

--狠抓项目建设,不断汇聚发展后劲,催生转型升级新活力

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产业转移窗口机遇期,紧扣"高质量",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全力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优选地",切实推动招商引资增量提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发展的"一号工地",提高精准度、成功率,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瞄准优势主导产业,紧盯链条环节,围绕聚乳酸制品、聚乳酸纤维、维生素等上下游产业,积极推进平台合作招商模式。精准开展以商招商、定点招商、产业链招商,搭建合作招商平台2个,编制重点推介项目10个,打造聚乳酸制品、聚乳酸纤维及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全年新签约项目5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协议总投资160亿元。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强化项目谋划力度,高标准谋划、包装、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民生事业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充实完善十大项目库。全力实施153个重点项目,加快全民创业园提升改造、南城区生态路网等50个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确保蚌埠汉兴国际学校、大瓦房棚户区安置房等30个以上项目竣工。突出抓好固蚌高速、淮宿蚌城际铁路固镇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继续推进通用机场、宿固高速公路、五固怀高速公路、新港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

健全项目保障机制。严格落实重点项目督查推进机制,压实问题梳理、研判决策、交办落实等环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多措并举增加耕地数量,完成村庄搬迁整理项目2000亩,工矿废弃地复垦500亩,全力保障项目用地。有序推广产业基金、PPP等模式,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和各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加强各类资金统筹整合,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落实人才优惠政策,抓好职业技能培训。

--推动城镇提标,持续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提升城市建设品味。完善县城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互相支撑的规划体系。加快推进蚌埠北城新区建设。启动高铁新区开发规划,着力打造集交通集散、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新门户。坚持改造与改善并举,启动实施老粮贸市场、复烤厂二期、老磷肥厂等地块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老客运站、老印刷厂、曹庄、曹徐等12个棚户区安置房项目。完成征收8220户110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6350套6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2165套22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文旅小镇、生态非遗小镇建设,加快三里湾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北城区景观河绿化、三八河西岸景观提升改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优化城市配套服务。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路网、管网等市政设施配套,启动老城区路网提升改造、南城区城市防洪及水系治理。重点推进谷阳广场改造、疾控中心、津浦铁路老火车站旧址展示馆等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县污水处理厂二期。谋划实施县公共安全体验馆、县级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

推进城市精细管理。更加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通过绣花般细心、耐心、巧心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绣出"城市品质。坚持以创促建、创建为民,持续巩固全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成果。完成城区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积极将社区物业纳入基层综合治理,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密切协作的"四位一体"物业管理体系。引导公众参与,着力解决小区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毁绿种菜等"顽疾",巩固电动三(四)轮车整治、烟花爆竹禁放成果,让市民生活更安心、更舒心。

--实施乡村振兴,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开创兴农富民新局面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总攻年行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标准,坚持产业、就业等造血式脱贫措施与住房、教育、医疗、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式脱贫措施相结合,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脱贫攻坚"质量提升",组织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采集核对贫困人口脱贫措施,总结提炼2014年以来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重要成果,厘清脱贫路径,针对后续发展需求精准帮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圆满完成现行标准下112户333人脱贫任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